
環境保護與職場安全衛生
自然、氣候變遷
近年來溫室氣體排放所引起的氣候暖化現象,為世界經濟帶來巨大的風險,並且影響許多企業,因此,利害關係人開始關注因氣候變遷而面臨的風險與機會。USI 支持並呼應巴黎協定目標,依據氣候相關財務揭露(TCFD)與自然相關財務揭露(TNFD)框架,於2024年首次公開揭露「氣候策略與自然風險管理報告」,明確揭露公司面對氣候變遷與自然所帶來的風險與機會,提出對應的策略與措施。
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的財務衝擊分析,參考國際能源總署(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, IEA)、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(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, IRENA)、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第六次評估報告(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Sixth Assessment Reports, IPCC AR6),及各製造據點所在地訂定之國家自定貢獻(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, NDC)情境參數,對於公司實體及轉型的風險與機會,與組織內相關單位進行分析。
依據風險與機會矩陣鑑別結果對高關注氣候風險專案,從「減緩」及「調適」兩個面向進行管理,減緩方面,積極推動永續製造、使用再生能源與提升能資源效率;調適方面,強化公司氣候韌性與尋找替代能源,分析氣候變遷的風險提出研發策略,提供客戶整合性解決方案,協助客戶調適氣候變遷。
TCFD 顯著財務衝擊分析
風險與機會描述 | 預估財務衝擊 | 預估投入成本 | 影響時間 | |
轉型風險 | 中國大陸承諾於2060年前實現「碳中和」,並於2030年前達到溫室氣體排放峰值(碳達峰),市場交易電價浮動範圍20% | 中國大陸廠區平均電價為人民幣0.78元/度,預估未來上漲20%,將增加人民幣0.16元/度,若以2024年中國大陸廠區外購電量212,716千度計算,預估額外支出人民幣34百萬元 | 降低生產能耗,提升設備運轉效率,進行電源工程及系統汰舊換新,預估投入人民幣12百萬元 | 5年 |
臺灣以無核家園為願景,推動能源轉型,擺脫核能,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,增加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發電比例,引發電價上漲45%的風險 | 南投廠區平均電價為人民幣0.78元/度,預估未來上漲45 %,將增加人民幣0.36元/度,2024年南投廠區外購電量46,627千度計算,預估額外支出人民幣17百萬元 | |||
實體風險 | 氣候變遷造成天然災害頻率增加,如旱災造成供應商延遲交貨或缺料風險,預估造成斷線一天影響產品生產比例30% | 2024年整體營收為人民幣607億元,預估影響費用約為人民幣0.5億元 | 中國大陸廠區預測降雨減少約4.03%,2024年總用水量673百萬公升,預估需補充27百萬公升,水車費用約需投入人民幣16萬元 | 1年 |
南投廠區預測降雨減少約0.72%,2024年總用水量198百萬公升,預估需補充1.4百萬公升,水車費用約需投入人民幣3百萬元 | ||||
墨西哥廠區預測降雨減少約4.03%,2024年總用水量62百萬公升,預估需補充2.5百萬公升,水車費用約需投入人民幣2百萬元 | ||||
機會 | 電動車具備高效低能耗、低溫室氣體排放等優勢,隨著氣候變遷議題逐漸受到關注,各國政府著手推行電動車補助與推廣購買,電動車的普及將成為全球重要趨勢,逐步帶動電動車相關零組件與能源科技應用的需求,未來電動車與非燃油車預估2035年滲透率將達75%,對於製造電動車相關零組件公司來說,將增加整體營收 | 2024年汽車電子類產品營收約人民幣1,996百萬元,電動車相關產品占比為25%,未來車用複合成長率將可增加20%,估計可提升人民幣60百萬元(人民幣1,996百萬元x車用占比25%x單年複合成長率20%) |
1.開發費用:需相關研發人才與供應商共同開發符合客戶需求的相關產品 2.認證費用:產品開發後,需針對材料、成品及合作工廠完成產品與生產各項認證 3.管理成本:需增加相關管理人員並定期更新相關法規與材料應用,預計每年投資開發費用約人民幣1百萬元 |
5年 |
環旭電子依循母公司日月光投控於2025 年基於全球溫升控制在1.5°C,再次通過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(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, SBTi)組織審核,完成2050年淨零碳排放的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的設定,並同時呼應客戶的要求,承諾積極規劃2040年範疇一、二、三達到90% 絕對減量,並搭配10%碳權使用,完成淨零碳排放目標,提供客戶優質的低碳產品。
同時透過系統性的揭露架構,以展現因應氣候變遷所做的努力與成效,進一步提升氣候危機意識,擬定相關減緩計畫與措施,加速落實風險控管與氣候變遷減緩行動,強化營運持續管理能力,邁向企業永續發展。
淨零碳排放目標路徑

環旭電子重視生態系統為公司營運所提供的供給、調節、支持與文化服務,致力減少對生態系統的影響,目前中國大陸廠區、南投廠區、墨西哥廠區與越南廠區皆位在高科技園區及工業園區內,均未設在生物多樣性敏感地區。
生物多樣性承諾
為實現與生態系統的平衡共存與森林保育,維護、保護和促進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,公司制定《生物多樣性保育及無毀林承諾》並公開揭露:
- 指標目標:致力符合生物多樣性與森林保育的法規與標準,建立監測系統掌握全球各廠區造成的生物損失狀態。以可行方法降低環境衝擊與依賴,循序實現營運與價值鏈的生物多樣性淨零損失(No Net Loss, NNL)及無毀林(No Gross Deforestation)。
- 風險評估:遵循國際指引與考慮所在地的營運及生態特性,分析依賴性與衝擊度,採納內外部利害關係人觀點,評估潛在之生物多樣性與毀林風險。透過制定各項行動計畫並設計可衡量的指標管理重大風險。
- 衝擊減緩:調查和監測重大風險,保護生物與生態系統價值和服務,避免森林砍伐行為或外來種入侵。在營運的全生命週期階段,盡可能以自然為基礎之方法,採取預防、減緩、復育和抵消的階層式架構,以平衡營運活動對生態體系的衝擊。
- 涵蓋範圍:新設廠區與供應鏈活動於可避免的情況下,禁止坐落於生物多樣性敏感熱點,或國際及國家所公告之重要棲地或環境、生態廊道,或水文與植被條件相連的連續地帶,以及與上述區域之鄰近地區。
本承諾經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後,推行至全球所有營運據點、子公司、供應商與價值鏈的商業或合作夥伴,以達到2050年生物多樣性淨正向效益(Net Positive Impact, NPI)的長期目標。
此外,USI於2013年開始與外部團隊進行合作,持續以植樹造林方式來增加生物棲息地與水土保持;同時要求廠區在營運生產時,持續進行節能減碳與能資源回收等措施,使生產與銷售過程停止或減少造成森林毀損,並透過預防、減緩、復育和抵消等四階段降低生物多樣性潛在損失率,以實現至2050年生物多樣性淨正向效益與無毀林的目標。
生物多樣性依賴與衝擊分析
我們運用TNFD架構所建議之LEAP(Locate、Evaluate、Assess、Prepare)流程,針對環旭電子的既有自有據點與供應商據點,進行生物多樣性的依賴與衝擊評估。
生物多樣性風險評估流程

對公司各廠區據點進行問卷調查,在各廠區的自然依賴類別鑑別結果顯示,對廠區具有影響的議題是炎熱高溫,其次是極端降雨與更強烈的風災。而「降雨的不均」和「旱災的發生」這兩種災害,則是在調適前具有較高的衝擊。所有的災害風險在各廠區實施調適行動後,皆有下降的趨勢。各廠區自然衝擊類別的鑑別結果顯示,廠區對自然造成的衝擊(污染)議題較高者包含廢棄物、溫室氣體排放和空污排放等,其次是間接能源使用、化石燃料直接使用、淡水資源使用。